荆州特色小吃,看看哪些是你吃过的?

921.jpg
2010-9-9 07:22



早堂面:早堂面是沙市著名的传统早点,已有百年历史。关于早堂面的来历,比较令人信服的说法是在1895年沙市开埠后,当地一面馆老板根据这里的码头工人因从事体力劳动喜欢吃油水厚重食物的特点,制作了这种油厚码肥、汤鲜味美的面条。由于码头工人多在凌晨时分到面馆吃面后上工,故得此名。

  早堂面的制作十分讲究,面馆的老板半夜就开始了忙活,用活鳝鱼、老母鸡、五花肉、猪大骨、鲫鱼熬汤。为了防止鱼刺混入汤中,鲫鱼还用专用的布包包裹。先以武火煮沸,再以文火慢熬,那火红的炉火舔着锅底,鳝鱼、老母鸡在大铁锅里翻滚。蒸气升腾间,这些食物的精华被浓缩到一锅乳白色的高汤里。

  将高汤放入煮熟的碱水面,再放入用肉皮加七分肥的五花肉炖成的小码子;然后是手撕的鸡脯肉丝、切成薄片的精瘦猪肉、炸得酥香松脆的鳝鱼骨头等大码子;最后还要撒上一把喷香的本地小葱,才与已经等得迫不及待的食客们见面。

  捧着这样的一碗面,看着劲道面条在乳白的高汤下隐现,白嫩的鸡肉和猪肉,焦黄的鳝鱼,加上青翠的葱花,无不在挑逗着你的胃。吃在嘴里,面条柔韧、爽滑。汤汁中有鸡、鱼、肉味,鲜而不腻。鳝鱼的酥香,鸡肉的鲜嫩,瘦肉的醇香汇聚,瞬间就征服了你的味蕾。这个时候,你一定会嫉妒那些幸福的沙市人,因为他们的每一天都是从早堂面的美味里开始的。

  早堂面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富含胶原蛋白和多种营养成份的高汤。先生吃碗早堂面,像喝红牛不疲倦;女士吃上碗早堂面,赛过去趟美容院。早堂面不乏忠实的“粉丝”,为了抢得头锅的鲜汤,清晨5点多就有“早丝”们在福寿、西园等老字号面馆和几家没有名号却名声在外的面馆门前守候。等到七点以后,面馆前更是要排起长长的队了。
9

评分次数

w2.jpg
2010-9-9 07:23



牛肉米粉:与早堂面一样,喜欢味重品味重的荆州人一般会选择牛肉米粉,酸辣的更是让人一想就忍不住吞口水。沙市最有名气的牛肉米粉馆,只要是沙市人知道在黄家塘,听他们工作人员说吧,他们的牛肉粉的高汤内加了20多种中药和作料,还有牛骨头,所以熬出来的汤那么鲜,他们的牛肉码也是经过精心卤制而成,用了18种作料,经过4个小时的卤制而成。

w3.jpg
2010-9-9 07:24



凉面:凉面的做功在以上所列的吃食中大概是最简单的。既然简单,那么想要做好吃,就更属不易。几两面条,几种配料,拌一拌,简单的东西却内有乾坤。看到这里,你一定想问,荆州的凉面,哪儿的好吃?

    荆州最好吃的凉面,不在五星级酒店,也不在快餐店,你要找的东西,就在那小街陋房里。当然,别看一个“陋”字就让您退避三舍,此“陋”非彼“陋”。《陋室铭》里的陋室,因为人杰而不“陋”;而在解放路的那家小小店铺,则因为美味的凉面而不“陋”。

    这里的凉面,要说有其独特与众之处,真的没有。不过就是几两面条再加上豆芽、海带、西红柿等配料而已,是寻常家里的寻常做法。而它之所以优于众“面”,则是因为味道的诱人。这家凉面点已经经营七年有余,夸张的讲,算得上老字号了。老板娘多年的配料技艺已练至“炉火纯青”的地步,分分毫毫都清清楚楚,糖醋盐油,各有各的标准,这就是”娴熟“了。

w4.jpg
2010-9-9 07:25



炸酱面: 也称为杂酱面,由菜码、炸酱拌面条而成。将黄瓜、香椿、豆芽、青豆、黄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码备用。然后做炸酱,将肉丁及葱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黄豆制作的黄酱或甜面酱炸炒,即成炸酱。面条煮熟后,捞出,烧上炸酱,拌以菜码,即成炸酱面。也有面条捞出后用凉水浸洗再加炸酱、菜码的,称“过水面”或者“凉面”。

w5.jpg
2010-9-9 07:25



热干面:沙市过早,乃至湖北过早都不能不提热干面。热干面讲究武汉正宗,沙市风味。热干面把快的特点发扬至极。过热水,加甜酱或辣酱,撒葱花就端给你,即时就吃。热,不比冷面包;干,不同汤水面。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白领阶层,忙碌的人们总是选择他。

w6.jpg
2010-9-9 07:26



米元子:(我们通常叫豆腐元子)主要是吃味,要味好,就要佐料全,有虾米、紫菜等12种佐料,一碗米元子里竟要放12种佐料,味道想不鲜不行。单说这虾米就不简单,要选择2厘米长、当年新晒制并且晒得特别干的虾米,才能在发挥特殊鲜味的同时不被泡软。不过,光味道好可不行,还要有嫩滑的米元子来配合。早点师傅说,要做出好的米元子,一定要特别细心,每道工序都不能马虎。先选上好的新米做原料,再将米磨成细腻的米浆,加入增加粘稠度的辅助原料后,就该加热了,米浆成了糊状后,再做成一个个圆圆的米元子。

w7.jpg
2010-9-9 07:26



包面:有一种东西在北京叫馄饨,在上海叫云吞,在成都叫抄手,在沙市,此物叫包面。薄薄的面包上薄薄的陷,故曰其名。因为薄,入口即化,配合虾米和紫菜的汤,何其爽。个中翘楚是大赛巷包面,因为面中透出红肉,足见工艺细腻。

w8.jpg
2010-9-9 07:27



糯米包油条:简直就是天才的发明,不让汉堡,赛过热狗。小作台,方寸间,糯米饭、油条段、各种罐头里的海带丝、咸鱼丝、萝卜丝、土豆丝、榨菜丝、牛肉丝、火腿肠……相辅相成,浑然天成。个中滋味,也许只有寒冬腊月单手骑车上学的年轻学子们最懂了吧。

w9.jpg
2010-9-9 07:27



汤圆: 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湯圓:一般将糯米麵和好,像包饺子一样将馅包入再团圆,馅料有素有荤;

元宵:一般只用素的固体甜馅料,将馅料切成小块,蘸上水,在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也有滚了一圈糯米粉后蘸水,再继续在糯米面中滚),使其自然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现在可以用机器滚大规模地生產。

吃时一般都是用水煮,湯圓煮后汤比较清,元宵煮后汤比较浓,因此喝汤如同喝糯米麵粥。而在廣東和台灣一般都會使用糖水煮;糖水可以用紅豆,或者薑加冰糖整成。

元宵也可以有油炸、拔丝、穿衣、蒸、烤等多种食用方法。

w10.jpg
2010-9-9 07:28



豆腐脑: 北方豆腐脑是打卤的,加韭菜花和辣椒油,味咸。沙市豆腐脑白白净净,像面镜子,加糖,味甜。两者天壤之别,最似处应该就是都沾着油条吃了。不过沙市豆腐脑不仅只青睐油条一种,她包容了油香、油饼,糍粑、糯米基等这么多的油炸货。

w11.jpg
2010-9-9 07:28



发糕:它的原料很单——糯米。经过发酵、蒸熟、切割这样一个不很复杂的制作过程后,它就成了小城一带老幼皆宜的食品了。发糕的来历与年代到今天早就是不可考了,只是大概有些光景了。我童年记忆中的零食也只有二三种而已,发糕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发糕是糯米的本色,它的味道甜甜的,但却一点不让人腻,有一种自然的淀粉的甜味,所以不管是老翁、大人还是孩子都能一口气吃上几块。过去的发糕表面有点粗糙,侧面可以看见密密麻麻的小孔,使它格外的轻软,因此口感就更加的好了。

w12.jpg
2010-9-9 07:29



汽水耙耙:就是白色面糊糊一样的东西往锅上一糊,拿个竹片画个圈,锅盖盖上闷一会儿就好了,上面一层像发糕的味道,下面一层金黄金黄的,脆脆的,这个东西我从小学就开始吃,一直吃到高中毕业,读大学过年回家好象就满少见了,但是我太爱吃这个东西了。

w13.jpg
2010-9-9 07:29



三鲜豆皮:顾名思义,里面必是有三鲜,而且有外皮。也就是有皮有馅的了。

    这豆皮的皮是用绿豆、大米磨成浆再浆拌鸡蛋,然后下锅摊成面皮(此时面皮留在锅中)。馅一般是用糯米、肉丁、豆干和在一起(有的地方加入了更多的材料,自然身价就倍增了),然后包进摊好的那层面皮之中,包的时候颇有点像叠衣服,再下油锅煎至金黄(有的师傅会加一点猪油进去煎,味道就更香了)。

    三鲜豆皮外焦而里嫩,外有鸡蛋的酥香,内有糯米的甜香,再混以肉丁和豆干的鲜味,自然有种集各家之大香的感觉了,如果师傅最后还用猪油煎过,那就如同画龙点睛之笔了,顿时所有的香味便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据说老通城的三鲜豆皮最有名,不过没去试过,传说里面会有虾仁等等更多的食材,想必味道会更加的独特,镇上的豆皮做的么得那么考究,就是往一口大锅中铺上馅,然后再摊上面皮,煎好之后划成一个个小方块便是一份了,味道也颇为不错。

w14.jpg
2010-9-9 07:30



欢喜坨:其它城市也有类似欢喜坨的麻团。可麻团腹中实,欢喜坨腹中空。沙市的欢喜坨刚出油时鼓鼓当当,吃在嘴里就被压得瘪瘪巴巴,化在嘴里淡淡甜甜,就像做了次被迫的笑一样。欢喜坨不仅美味,更是可爱啊。

w15.jpg
2010-9-9 07:30



锅块:本人的最爱,有点类似于新疆的馕,但没有它的厚大,锅块只是薄薄的一层,会有甜/咸口味自己选择,还有包肉的,烤出来吃起来脆脆的像饼干的感觉,那个滋味可叫美呀!

w16.jpg
2010-9-9 07:31



顶顶糕:是一种新型的休闲小吃,它特别的制作方法让广大顾客对它产生了好奇心,用木笼蒸制而成的顶顶糕厚约三厘米,白白嫩嫩,形状若小圆镜,吃时,用竹签穿起,蘸一点白糖、芝麻或其他作料,咬一口,绵软香甜,既好看又好吃。

w17.jpg
2010-9-9 07:31



烤红薯:每当秋季到来,荆州大街小巷就会出现一些骑三轮车售卖烤红薯。在寒冷的秋冬,听到时而飘来“烤红薯”的叫卖声,还真让人不自觉地向外跑,买两个热乎乎的烤红薯。香味儿顺着牛皮纸袋口直冲鼻孔,让人忍不住咬上一口。

w18.jpg
2010-9-9 07:32



油香:是以面粉制成大似碗口的圆饼,油炸而成。面粉中可略放糖,但以开水和面,揉至面团出现韧性,再加工形成。由于它只放入植物油内煎炸,人们喜爱那煎炸的香味,就以“油香”名之。

w19.jpg
2010-9-9 07:32



麻辣烫:特别以沙市女人街的最出名。相信大家都很喜欢吃,虽然有时辣得我上气不接下气,但我还是挺爱吃的。

  麻辣烫简直就是一锅乱炖,由N种菜组合而成,你点一些菜,再拿到一个大锅里煮一煮,就成了吃了这顿还想吃下一顿的麻辣烫,别看它做成这么简单,可吃起来的味道就不简单了,很辣,但可不能光说它辣,可谓是辣中带甜,甜中带辣,辣得让人回味无穷。

  麻辣烫的菜可以说是多得不计其数,那我就大发慈悲,随口给你说几个吧。什么火腿、豆棍、海带、千张、年糕、白菜、土豆……要是经过这样的一锅乱炖,即使是无味的菜,那它也能与宾馆的海鲜鲍鱼媲美。不是我说,那些有钱的人真笨,干嘛花那么多的钱去吃海鲜鲍鱼!直接找个地儿吃顿麻辣烫不就得了吗?

  虽然是麻辣烫,但不是越辣越好吃!吃的时候千万别把辣子放的太多,否则后果自负。所谓不听宝镱言,吃亏在眼前呀!(指吃麻辣烫)要是放得太多,那就会把你嘴巴辣成香肠,把鼻子辣成汉堡,将头发辣成仙人掌。

  有一次,我和我的朋友去吃麻辣烫,他趁我去买饮料的机会,在我碗里加了N+1勺辣子,等我把汤喝了一口,变成香肠不说,只怕已经变成肥肠了。写到这儿,我觉得应该和他秋后算帐。

  打球累了,吃麻辣烫;肚子饿了,吃麻辣烫;作业写完了,还是吃麻辣烫。麻辣烫仿佛有一种魔力,百吃不厌,总是那么的可口,那么的麻辣。

  这就是荆州的麻辣烫,一种美味,既经济又实惠的麻辣烫。
1

评分次数

w20.jpg
2010-9-9 07:33



铁板烧:顾名思义,就是在铁板上炒菜吃啦。一块大大的铁板,旁边摆放着各种卤菜、鱼、肉串、鸡蛋、黄瓜、西红柿、等等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烤出来的鱼,和家里或餐馆里做的味道就是不一样,其他的还有辣椒灌糯米、糯米藕,味道真不一般。

    每天晚上如果你来到荆州城花台,你就会看到民主街旁边的一条小街上搭满了各种各样的棚子,都是摆宵夜摊子的,卖珍珠奶茶的,烤新疆羊肉串的,卖绿豆汤的,在这条小吃街的西侧人行道上,整整齐齐摆满了一排,都是铁板烧。铁板上烧烤的各种香味让你不由谗涎欲滴,约上几个好友,喝着冰啤酒,吃着适意的铁板烧,看着街边的风景,那个爽啊!